中华新闻网

陈岳-官方重点推荐(2023 年大国名家·传奇人物)

更新时间:2023-12-12点击:2303

陈岳,字绿湖,号岭南醉客、绿湖居士,广东省龙川县人。八岁开始练字,启蒙老师看其悟性高,在功课之余,从笔画描红开始教习魏碑字帖。六十年代初,家境贫寒,拾红珠(一种红石)磨粉代墨习字。父亲是一名造纸厂工人,每星期都会带回一些草纸供我习字之用,这些成了我习字的有利条件。由于字写得好,小学、中学、师范都是校学习专栏黑板报的编写人,加之平时勤于练字,十多年来打下了较好的基础。

1976 年中师毕业后,直调县政府工作,曾担任县长秘书。1986年加入惠阳地区书协。1988 年河源建市,调市政府部门工作。业余时间坚持书法练习,潜心研究历史名家的法帖并以之为师,同时还研习当代名家书法精品,吸取其技巧及章法,笔耕不止,乐在其中,四十多年来,正、草、隶、楷、行兼学,书法技艺有了长足进步。但依然始终坚持低调行事,在河源二十多年里,坚持“四不”,即:不个展、不立传、不参赛、不参会。多年来,走访了祖国许多名山大川、名胜古迹,认真观摩碑林石刻,开阔了视野年度书画风云人物》,诚邀入编中国美协、中国书协、中国文联主办的《大家书画》,并编辑为封面人物予以安排。入编神州杂志社《人民肖像》精品艺术作品集、《七大常委七大书法家》特刊、中国艺术交流协会《中国书坛——一代宗师》。

在红旗颂——全国书画名家“喜迎十八大”主题活动中获得红旗颂——艺术风范人物金奖,被编入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《人民需要的艺术家》、被誉为艺坛领军人物、被编入中国邮政出版的《科学发展再创辉煌》喜迎十八大主题电话卡和邮票图片、入编南粤功勋大典、被北京九州艺海特聘高级顾问,签约特级书画师。诚邀参加一年一度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、第四届中国书画名家巴黎大展、邀请入编《友好艺术交流》。

2018 和 2019 连续两年在两会期间入编“人民代表报”,为两会代言献礼。2019 年,陈岳老师的作品被选为“建国70 周年大阅兵”国礼珍品(全国限量,仅 100 套),并入选大阅兵特刊,授予荣誉勋章。

博涉诸体修碑帖 笔墨心诀谙品格——记著名书法家陈岳

孙过庭写书谱,有感于自己十五岁学书,已是稍晚的遗憾。当代著名书法家陈岳先生则没有这种遗憾,因为他八岁开始习书法,天赋灵通,早悟碑帖,虽家境贫寒,却能苦修寒暑,历经数十个春秋的心追手临,成为翰墨碑帖的知心人,也是法传魏晋风韵,修为唐法盛典,功建宋人尚意的大手笔!

他的书法用笔,有恣意纵飞的痛快淋漓,千钧之力,挽于笔管,执笔如仗剑,势如走天涯,富有极度的视觉张力。这种书法视觉张力的来源,非常可贵,也相当难得,因为这里面需要对碑学有精致入深的磨砺感悟。他的书法从描红魏碑开始,龙门二十品,逐一揣摩,无一而失,心追手临,终得劲观!他把魏碑的奇、异、气、势、动、形一点一滴地融合成自己的翰墨情怀,不但深谙魏碑十美的塑造法度,也情倾碑学为书法龙脉的千古流传,所以执笔既如执铁,铁锥划沙写筋骨,就是气度,也是风格!书法依这种风格而纵横纸面,必然是凌空杀纸,秋鹰逐兔的痛快!

书法质感源于碑骨之劲,这并不是陈岳先生的独特,而是历代书法大家的共性。书圣王羲之驾一叶偏舟,渡江北上,去寻找的就是碑学的风骨。他畅游于北中国的奇峰庙堂,观历代碑书而感叹:少时随卫夫人学书,拘于一家,不知碑学博远,徒废年月尔!于是开启了碑学涵养书法的奇卓路程。唐代欧阳询骑飞马而遇碑文,勒马观碑,被索靖的碑书所震撼,三日不离,卧于碑前不眠不食,可见碑学的魅力无穷。当代陈岳仍旧是碑学一路的正宗学人,所以他的书法是碑学文化的磨砺劲途,足迹遍历名山大川、名胜古迹,仰观摩崖碑林,以至胸襟大开,视野大展,取碑学之风骨,写千秋之精神,书法依精气神而夺目动心,传统书法的正大气象,重新被当代名家写就为文化的精彩,所以他的书法成为国内国际的立鼎标杆,拥有文化软实力的正宗品位!

他的书法不尽师法高古,同时也精琢当代名家。在师古求法,师今求变的进程中,却一直是书生修为低调的执着,书法功力深厚,正、草、隶、楷、行五体皆成,不事张扬,唯我德馨。书法就是游手于斯的天然与自然,淡泊名利,宁静方得致远,所以观赏他的行书或是草书创作,往往就是一笔卓劲,仗剑趋远的境界,有书生修文胆的豪侠质感,也有禅风诉韵的虚化淡雅,真正是刚柔相济,虚实顾应的哲学体验!

博涉诸体修碑帖,笔墨心诀谙品格。这么一位功建卓越的书法大家,始终坚持不个展、不立传、不参赛、不参会的身修格调,把书法当成文化修养的平台去体验,绝不把书法当成博功掘利的手段去放纵,这样的书法家才是真正的书法家!德行高远,虽居山野亦得闻名。雅士风度,虽是大隐亦成榜样,所以中央电视台、中视网、华人频道、新华社、新华网这些主流机构,纷纷推介这位技修娴熟,德修崇高的书法家,让人们感念到书如其人儒雅气度!书法大家名扬八面的核心动力,无一例外,都是这般德艺双修的人格非凡!(著名艺术评论家——杨振明 2019 年 6 月)